大刀真能拼过日军刺刀吗?八路老兵:一个排直接被日军一个班挑翻_训练_士兵_军队

爱游戏app网页版在线下载

栏目分类
你的位置:爱游戏app网页版在线下载 > 新闻动态 > 大刀真能拼过日军刺刀吗?八路老兵:一个排直接被日军一个班挑翻_训练_士兵_军队
大刀真能拼过日军刺刀吗?八路老兵:一个排直接被日军一个班挑翻_训练_士兵_军队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4:47    点击次数:165

在抗日题材影视剧中,我们常看到我方挥舞大刀,一刀一个鬼子,杀得日军片甲不留的热血场景。

可真实的抗日战争中, 大刀真能拼过日军刺刀吗?

八路军老兵的回忆,揭开了残酷真相: 多数时候,大刀拼不过刺刀,甚至出现过日军一个班挑翻我军一个排的惨烈局面。

日军的刺刀优势

明治维新后,日本大力发展工业,国力迅速增强。但作为岛国, 资源匮乏的问题让他们将侵略目光投向了资源丰富的中国。

1931年九一八事变、1937年全面侵华,日本一步步暴露了其吞并中国的野心。

展开剩余89%

与其他国家不同, 日军对白刃战有着近乎狂热的执念。受武士道精神影响, 他们认为白刃战是武士文化的巅峰,能体现军队的作战意志。

为此,日军专门编写了《1915剑术教范》这样的拼刺教材,把技术分成直突、脱突、下突、返突四类, 每一类都有明确的攻击目标。

直突针对喉咙和胸肋,脱突专攻胸腹,下突瞄准下腹和裆部,返突则是拨开对方刺刀后顺势刺向要害。这些内容简洁实用, 就是为了快速把平民训练成高效的杀人机器。

武器上,日军的“三八大盖”步枪成了拼刺利器,枪身1280毫米,加上51厘米的30式刺刀, 总长超过1.7米,比不少日军士兵还高。

整个二战期间,日本造出840万支30式刺刀,不仅能装在步枪上,连轻机枪、冲锋枪都能配,足见其对刺刀的重视。

这种刺刀用锰钢制成,锋利耐用, 长度上的优势让日军在肉搏时总能先一步攻击。

更残忍的是,日军还用中国平民做真人实训,练习刺杀角度和入体深度,硬生生把士兵逼成冷血杀手。

长期训练下,日军士兵拼刺技术娴熟,心理素质过硬,白刃战时冷静得可怕。

中国军队的困境

当时的中国,却面临着完全不同的处境。

长期的战乱让工业发展停滞,教育普及率极低,军队里不少士兵甚至军官都是文盲,正规军事训练根本推不开。

多数士兵只接受过简单的传统训练,对系统的拼刺技术一窍不通。

装备上的差距更明显, 中国缺乏强大的军工体系,造不出足够优质的刺刀。

日军的30式刺刀需要精密的机械轧制, 而当时中国的铁匠铺最多只能打打大刀。

大刀制作简单、成本低,成了无奈之选, 但它长度短、重量大,和日军刺刀比起来,吃亏太多。

体能上的差距同样致命,日军士兵的饮食有科学规划,每天能吃到精米、鲜肉、蔬菜,油盐摄入都有标准,体力有保障。

而中国军队呢? 除了少数王牌部队,多数士兵连饱饭都吃不上。

1935年国民政府规定的战时伙食标准,在实际中根本落实不了,士兵一天往往只有9两米,副食更是奢望。

饿着肚子的战士,哪有力气挥舞沉重的大刀对抗训练有素的日军?

绝境中的反击

面对差距,中国军队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想尽办法寻找破局之道。

最简单的是利用人数优势,平型关战役的白刃战中,八路军就用“三五个战士对付一个鬼子”的战术, 靠团队协作弥补单兵差距。

1939到1940年,我军还专门练过“几打一”的战术,效果显著。

手枪也成了白刃战的好帮手, 近距离作战时,手枪调转方便,子弹打中日军后不会贯穿,能避免误伤自己人。

不少战士先开枪撂倒几个日军,再冲上去拼刺,大大提高了胜算。

训练上更是下了苦功, 1938年起,我军花了一年时间强化刺杀训练,请日本反战人士教日式拼刺,引进苏式技术,还找武术高手融合传统技巧,研发出新的拼刺术。

训练时就在野外复杂地形真枪实弹对抗,逼着士兵适应实战。

八路军进行刺杀训练

红缨枪也曾派上用场, 1938年神头岭战斗中,八路军新部队步枪不够,就用2米多长的红缨枪。

枪身韧性好,铁制枪头带红缨防血滑,狭窄地形里长度优势明显,让日军很忌惮。不过红缨枪木杆容易被刺刀斩断,后来随着装备改善就被淘汰了。

大刀队的高光

尽管大刀整体处于劣势,但1933年的喜峰口战役,让大刀队打出了威风。

当时日军占领了长城要隘喜峰口,第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强攻不下,决定夜袭。

3月10日凌晨,1营摸进日军白台子炮兵阵地,2营突袭蔡家峪,战士们挥舞大刀砍向睡梦中的日军。

日军毫无防备,乱作一团, 我军共击毙500多日军,缴获十余挺机枪。

3月12日夜里,董升堂、王长海两位团长又带部队夜袭,杀哨兵、夺阵地,再斩百余名日军,为夺回喜峰口立下大功。

这场胜利,一是因为日军没防备,二是战斗在狭小空间,日军刺刀施展不开,大刀近距离优势才发挥出来。

后来麦新据此创作的《大刀进行曲》,成了抗日经典旋律。

战局扭转

1940年成了抗战的分水岭。日军战线太长,把老兵调往其他战场,补充的新兵训练不足,拼刺水平下降。 而中国军队经过相持阶段的休整,训练和装备都有了提升。

到了1945年,我们在一次伏击战中 主动发起白刃战,战士们技术娴熟、士气高昂,歼灭日军先头部队100多人,自身几乎没什么伤亡。

回望这段历史, 大刀与刺刀的对抗,其实也是是两国国力、工业、训练的全面较量。

尽管初期艰难,但我国军人凭着不屈的斗志,在绝境中寻找生机,最终赢得了胜利。

那段历史非常黑暗,但也是那段历史一直在提醒着我们: 落后就要挨打,唯有强大才能守护和平,先烈们的牺牲,永远不能忘记。

发布于:广东省

Powered by 爱游戏app网页版在线下载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